tyc1286太阳集团
当前位置: 首 页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培养 > 教学大纲 > 正文 >

32-《复合材料学》课程大纲

发布时间:2018-04-26 17:47

一、 课程名称:复合材料学

二、 课程代码:MCHE30322

三、 学时和学分:32学时,2学分

四、 适用专业:材料化学

五、 先修课程:物理化学、材料化学、材料科学基础

六、 使用教材:周祖福编,《复合材料学》,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七、 参考书目

[1] 翁祖祺、陈博、张长发编,《中国玻璃钢大全》,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

[2] Winston O. Soboyejo. Advanced Structural Materials: Properties, Design Optimization, and Applications. Princeton University.2006

[3] 卢利平.材料现代分析与测试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 2010.

[4] 常铁军.材料力学近现代分析测试方法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八、 课程描述

本课程是高等工业学校本科材料化学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门选修专业课程。其目的和任务是使员工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复合材料的基本知识、基本性能和基本制备方法,为以后从事材料化学相关工作打好基础。复合材料学是包含多学科、多领域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本课程以适当的比例对聚合物基、陶瓷基、金属基等常见的几种复合材料的性能、制备、应用以及国内外的最新发展动态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同时也对国内外采用的各种复合材料的组分材料进行了较全面的介绍,并重点阐述了复合材料的性能与各组分材料的关系。

九、 教学目标

1. 课程教学目标

使员工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各种复合材料的基本知识、基本性能和基本制备方法,并掌握复合材料基本性能的测试技术。了解新性能复合材料的发展概况,为以后从事材料生产与加工打好基础。

2. 教学环节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贡献

 授课环节:使员工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各种复合材料的基本知识、基本性能和基本制备方法,并掌握材料的测试技术。

 课堂讨论交流环节:使员工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各种复合材料分析测试的基本能力。使员工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素质得到提高。

 课程大作业:课程业主要目的是训练员工自主研究解决工程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课后答疑环节:培养员工的交流能力和为社会服务的能力。

 考试环节:起到督促员工综合复习,接受检验。培养员工踏实做事,经得起检验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3. 课程的知识贡献和学时安排

章节名称

知识贡献

教学要求

学时

第一章

复合材料的特性

掌握和理解复合材料的特性

1

第二章

金属材料

掌握和理解金属材料的特性

0.5

第三章

无机胶凝材料

掌握和理解无机胶凝材料的特性

0.5

第四章

陶瓷材料

掌握和理解陶瓷材料的特性

0.5

第五章

聚合物材料

掌握和理解聚合物材料的特性

0.5

第六章

其他材料

掌握和理解其他各种材料的特性

0.5

第七章

玻璃纤维及其制品

掌握和理解玻璃纤维及其制品的特性

3

第八章

碳纤维

掌握和理解碳纤维的特性

2

第九章

其他无机纤维增强材料

掌握和理解其他无机纤维增强材料的特性

0.5

第十章

芳纶纤维

掌握和理解芳纶纤维的特性

2

第十一章

填料

掌握和理解填料的特性

0.5

第十二章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掌握和理解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特性

4

第十三章

金属基复合材料

掌握和理解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特性

4

第十四章

陶瓷基复合材料

掌握和理解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特性

3

第十五章

/碳复合材料

掌握和理解/碳复合材料的特性

3

第十六章

无机胶凝复合材料

掌握和理解无机胶凝复合材料的特性

3

第十七章

混杂复合材料

掌握和理解混杂复合材料的特性

3

第十八章

其他复合材料

掌握和理解其他复合材料的特性

0.5

 

十、 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采用问题式教学结合相关原理与方法讲授,辅以讨论以及课题研究等,并采用教学手段为多媒体教学。

本课程教学过程秉承的基本教学理念包括:

教学过程应以复合材料为主线,强调科学基础与工程应用相结合,保持知识的综合性。

强调工程性和创造性。本课程主要目的是教会员工利用数学、物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去解决复合材料及相关行业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要特别强调工程性。工程问题的特点是利用有限的知识或数据去创造性地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因此工程更需要创造性。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教会员工解决问题的方法,还需教会员工解决工程问题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员工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化学学科最新的技术发展,适当拓宽课程内容,并补充新的有用内容和先进的技术成果。

十一、 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闭卷考试,百分制

平时成绩占30%:根据教学需要,采用课堂随机提问、课堂讨论、作业等多种形式对员工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考察和评价。

考试占70%:每学期进行期末考试,考试形式为笔考。考试的内容以教学计划要求掌握和理解的内容以及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为主。同时综合考虑考核教学环节中的知识、素质和能力培养效果。

大纲制定人:罗志勇

大纲审定人:李扬

制定时间:2014-6-28